词义渗透说
与 “引申” 不同,“ 渗透” 则是在两个 ( 甚至两个以上) 语词之间所发生的意义的流转变化,它并不与词的本义直接发生事理联系。Link:P2
eg:广雅中字有饰义。字的本义是生育。因为文字同义,文有字义,又有饰义,于是字也有了饰义。
词义渗透的几种情况
- 因义同或义近关系而发生词义渗透。
- eg 秉的顺义来自于承的顺义。如的应该义,来自于当的应该义
- 如果甲词有 AB 两个意义,乙词有一个意义与甲词的 A 义相同或相近,那么,甲词的 B 义也有可能渗透到乙词的涵义范围,从而使乙词也具有 B 义。
- 因义相关或相反关系而发生词义渗透
- 甲乙两词所代表的事物在客观上存在一定的依存相关性。
- eg 准绳,准有法义,绳也有法义。因和坐都是座席,都有因为的意思,坐和行相关,都有行将和正的意思。
- 如果甲词与乙词意义有相对相反的关系,那么,它们的意义也有可能发生渗透。
- 导和从,词义相对。从有顺义,导也有顺义。
- 因通假或声转关系而发生词义渗透
- 由于长期通假的影响,不少语词的通假义( 借义) 也往往会发生流转而渗透到有关其他语词的涵义范围。
- eg 光和广通用,广大是光的借义。光和明发生词义渗透,明也有了大、强、成义
- 如果甲词与乙词在语音上有流转关系,那么,它们的意义也有可能发生渗透。
- eg 孔和好音近,孔有大义,那么好也有大义
- 因语法结合关系而发生词义渗透
- 如果甲词与乙词经常处于某种语法结合地位,那么,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,甲词(或乙词) 也有可能受乙词(或甲词) 意义的影响而产生新的意义。
- eg 所以经常连用,于是所的指代之义渗透到义的词义中:皆有以养。且夫连用,夫为发语词,于是且也虚用为句首语气词
词义渗透的三种形式
- 单向渗透式
- 交互渗透式
- 展转渗透式
意义
- 正确描述语词意义的系统性
- 系统地了解语词同义现象的规律性
- 对于词义发展变化的观众情况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